醬酒歷史
company酒是人類物質文明的重要產物、酒是抒發人們內心情感的特殊紐帶。中國酒史十分久遠,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據考證,釀酒在我國原始社會已經很興盛。中國詩人借酒抒情言志,酒是歷代文人吟詠的對象。《詩經》中“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表明我國酒的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酒作為一種特殊飲品,給人帶來了喜怒哀樂,貫穿著人類歷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劑。
可是提到酒,我們又了解多少?有道是水甘甜而釀壺觴。水的品質影響著酒的品質。提起茅臺酒,就不得不說一說赤水河。赤水河不僅水質清澈,而且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后,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等指揮下,中央紅軍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赤水河,即赤水,為中國長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黃而得名。古有赤虺(hui毀)河、安樂水、大涉水等名稱,在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區。發源于云南省鎮雄縣,上游稱魚洞,東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處的梯子巖,水量增大,經貴州省的畢節市、金沙縣與四川省敘永縣、古藺縣邊界,進入仁懷市、習水縣、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縣入長江。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所以赤水河是一條沒有污染的長江支流。河水清澈透底,兩岸陡峭、多險灘急流。
1956年和1958年,為*茅臺酒質量,被譽為“國酒之父”的周恩來總理親臨兩次指示,赤水河不能污染。茅臺鎮的地層由沉積巖組成,為紫紅色礫土巖,具有良好的滲水性,地面水和地下水通過兩岸紅層滲入赤水河,溶解了紅層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經過層層滲透過濾,變得純凈澄澈,清甜可口,源源不斷地滲進赤水河。使得赤水河水質優良,無色透明,無臭無味,微甜爽口,降解物少,硬度適中,酸堿適度(PH值7.2~7.8),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
赤水河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它與很多江河不同,赤水河的顏色因季節而變化。端午節至重陽節,雨季來臨,大量紫紅色土入水;而重陽節至翌年端午節之間,雨量驟減,河水又恢復清澈透明。這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紫紅色土壤帶來大量有益微量元素,在此沉積。使得茅臺鎮和赤水河息息相關。
茅臺人一直遵循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根據赤水河水自然變化規律來釀酒,即重陽采水、造沙潤糧。茅臺人始終堅信水是酒的魂,尊重自然即是對赤水河的*大保護。茅臺人將他們對自然的尊重通過對節令的遵從傳遞到每一滴茅臺酒中,使得茅臺鎮醬酒的釀造工藝也因此成為了順應茅臺鎮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并閃耀著中國傳統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光澤。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方水土養育的這方人骨子里都帶著酒的醇香。他們尊重養育他們的母親河,他們感恩給予他們酒文化的母親河。
返回頂部